-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文/李 莉
在河北大学出书社出书的《中国人气质》中,美国来华布道士明恩溥以犀利的笔锋形貌出一个盲目自尊、懦弱自卑的中华。冷漠自私、因循守旧、随遇而安、缺乏公心……似乎在一夜间,西方社会给中国人贴上了种种标签。
着实,鲁迅先生早已剖析过国人的劣根性,但更多是通过指出国人的缺乏和刷新的要领来拯救国人的灵魂。鲁迅先生曾起劲推荐《中国人气质》。他说:“自省、剖析,明确哪几点说得对,厘革、挣扎,自做时光,却不求别人的原谅和赞美,来证实事实怎样的是中国人。”
我很自然地想到柏杨的《貌寝的中国人》,书中对中国人的种种陋习,批判得刻薄、详尽。不过我以为,完全没有须要带着恨铁不可钢的情绪去表达州不认同。若是真像书中所说,中国文化是一种劣质有问题的文化,中国人的劣根性爆发了诸多问题,那么这样一个一无是处、一无所长的民族何以换来今天的国际职位?
虽然,我们也没须要义愤填膺。事实这些是属于谁人时代的,也客观反应出其时天下名堂下一个落伍民族的无奈。
一直以来,西方之以是对中国有那么多私见和歧见,多是基于一种根深蒂固的品德优势,一种混淆了经济优越感、文化优越感的潜意识。可是近20年来,尤其是在北京奥运会之后,那一层层阻碍被击破了。现在的中华民族最先在天下舞台上展现出一个古老而成熟民族的实力和自身应有的分量。
“嫦娥”飞天、“蛟龙”探海,这是中华文明的天下价值再次绽放的现实表达。短短几十年,中华民族依赖勤劳和智慧,走出了一条令人信服、更值得后起国家效仿的再起之路。
中国不是一个缺乏文化、丧失文明的国家,这个一经被西方国家否定的民族正在自我反思中砥砺前行。我们有理由信托,未来的中国会在民族再起之路上越走越好!
责任编辑:陈尔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