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habet

位置导航: 首页  >  人物
【人物】“老徐”
2019年08月13日 09:58   泉源于:hahabet   作者:孙 千 陈 晨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天下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徐先和 ,有继续、讲贡献、爱学习 ,诠释着新时代庖动之美。

 

hahabet|哈哈体育星辰大海官方网站-梦想从这里

文/孙 千 陈 晨

  他是各生齿中的“小徐”—今年只有34岁。在各人眼中他也是“老徐”—已在一线事情15年 ,并且像先生傅一样武艺高明。

  他是一个通俗的采气工 ,学历并不高。但提及他 ,各人都竖起大拇指说“服!”

  他叫徐和先 ,是hahabet西南石油局采气二厂白鹤中心站站长。今年五一劳动节前夕 ,他荣获了天下五一劳动奖章。

  在苦干实干中生长

  2004年 ,技校结业的徐和先进入西南石油局采气二厂事情。

  “我起点低 ,只有一直学习 ,苦干实干 ,才华生长。”徐和先说。

  他从一名实习采油工做起 ,天天追在老员工屁股后面学习手艺。一个多月后便能自力上岗 ,不到半年就能下手解决井站上的种种难题。

  “谁都没想到 ,他竟然比他的师傅厉害!”2005年开展岗位竞聘 ,徐和先把师傅比下去了。

  2006年 ,西南石油局河坝区块最先开发建设。徐和先率先报名 ,踏上了远行的汽车。“我可不是爱折腾。我的操作手艺已经到了一个瓶颈 ,趁着年轻出去闯一闯 ,学到的知识都是真金白银。”

  与采油事情相比 ,河坝区块的自然气开采难度和危害更大、流程更重大、手艺要求更高。第一次进入河坝1井 ,徐和先就被有上百种生产组合方法的管汇台弄懵了。但对他来说 ,这又是个快乐的地方。统一睡房的同事经常为了一个问题一直地争论 ,都想说服对方。知识就这样逐步地去糟存精了。

  徐徐地 ,徐和先从一名采油工乐成转岗成为一名采气工 ,并且从一王谢外汉迅速生长为操作团队的“领头羊”。

  2013年 ,徐和先调到元坝气田开发建设现场。在这里 ,徐和先一直打磨着自己的采气手艺 ,捉住一切时机随着手艺员学习地质知识和集输知识。

  “他的耳朵比谁都灵。我们在井站上讨论新工艺 ,他总是第一个跑过来旁听 ,还跟我们‘套近乎’ ,非要给他好好讲一遍才行。”站上的手艺员笑称。

  时机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6年 ,在四川省职工职业手艺大赛中 ,徐和先获得了采气工交锋小我私家第一名的好效果。

  “他得第一各人都服 ,从没见过这么钻的人。”谈到徐和先的交锋履历 ,同事们纷纷点赞。

  有多“钻”?《采气工》这本课本他2012年就最先翻阅 ,重新到尾看过不下十遍。采气理论习题 ,他累计做过3万多道。实操方面 ,仅高级孔板阀维护保养这一项他就训练过不下两百次 ,阀套式排污阀保养训练不下一百次 ,直到练成条件反射、机械行动。

  “我热爱这份事情。”徐和先说 ,“我并不是比别人强 ,但事情就要有目的 ,斗争才有意义。我的一位先生一经说过 ,‘采气就是把埋藏在地下的气龙用科学的方法驯服’。我就好比一个驯兽师?吹皆丛匆恢钡那褰嗄茉丛怂偷角Ъ彝蚧 ,有一种气龙被驯服后的成绩感和愉悦感。”

  尽最大的责任

  刚到元坝气田时 ,徐和先被分到元坝29-1井站当站长。“作为一名班组长 ,尽最大的责任就是最好的继续。”徐和先说。

  刚当上班长 ,徐和先的担子就不轻。其时正值元坝气田调试投运的冲刺阶段 ,各项事情容不得丝毫纰漏。天天不管事情再多 ,他都做到“问题不过夜” ,更是首创“装置认真制” ,让站上每个员工都认真差别的焦点装备 ,相互比着干。由此创立了单井从工程中交到调试投运仅13天的纪录。

  开井投运那几天气温骤降 ,许多管线、仪表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霜。除了替换呼吸器的气瓶 ,徐和先一直待在流程区里不出来 ,一直地用热水浇淋各个主要装备、仪表。

  “那段日子真是太辛勤了 ,累得都不想洗脸刷牙。我都嫌弃我自己。”徐和先欠盛意思地说。

  随着元坝气田建设与开发的深入 ,徐和先被调到气田的最大中心站—白鹤中心站担当站长。他肩上的责任更大了。

  白鹤中心站统领7座井站 ,日产自然气400万立方米 ,占全气田日产量的1/3还要多 ,至今已累计生产40亿立方米自然气。徐和先天天都要往返各个井站组织维保和作业监护 ,包管生产井站和集输管网的清静运行。

  “气田大磨练时代 ,一块盲板导换平均要耗时十来分钟。徐站长一天时间就监护了68块盲板的倒换事情 ,到第二天破晓3点才完成作业 ,太拼了!”同事们说。

  在高含硫气藏开发中 ,清静是重中之重。近三年来 ,徐和先累计现场监护2000多次。他时常警醒自己:“清静的事要多仔细一点、多注重一点 ,把异常当危害、把危害当隐患、把隐患当事故来治理。”

  “徐站长可是个‘找茬王’。这两年他提出200多条种种建议。”各人称徐和先是“找茬王” ,更是“监护达人”。“中心站从未爆发过一起清静环保事故。”

  “效果不是躺来的 ,也不是喊来的 ,更不是要来的 ,而是要通过尽职尽责的事情一点一滴换来的。”徐和先说。

  为企业多做孝顺

  “虽然我们是通俗工人 ,可是干事情不可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规模内只管为企业多做孝顺。”徐和先说。

  元坝气田的生产井站遍布通过感应紫外光来监控火灾的火焰探头 ,但刚投运时无意会在晴天爆发误报警。徐和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自动找到司理 ,承揽解决这一问题的使命。

  通过一直探索、研究 ,他想到增添一种遮阳设施 ,阻止太阳光直接照射 ,又不影响探头正常事情。重复试验后 ,效果显著。这一设施乐成申报为适用新型专利 ,在全气田推广应用。

  “咱们一线工人写不了大计划 ,搞不了大手艺 ,做不了大项目 ,但能在小改小革、节能降耗上做出自己的孝顺。”徐和先说。近年来 ,徐和先获得适用新型专利3项 ,加入降本增效小改小革数项 ,累计为企业节约本钱上百万元。

  随着元坝气田的转动开发 ,复线建设逐渐提上日程。徐和先自动请缨 ,在一样平常事情高效完成的同时加入工程建设。

  “复线投运前的最后一次调试 ,无意间我途经增压机 ,总以为那里声音差池。阻止作业后 ,我就和手艺职员一起围着集装箱巨细的增压机听了一个多小时 ,终于发明异常 ,实时整改。”徐和先腼腆地说 ,“这虽说不是我营业领域内的事情 ,却关乎气田的生产清静。若是不是实时发明问题 ,单流阀内漏导致大宗空气折返回来 ,造成高压串低压 ,有可能损坏价值上百万元的装备。”

  作为全厂的“手艺达人” ,徐和先更是在作育子弟手艺人才上倾尽全力。近年来 ,他先后带出了8个工程师 ,更带出了“四川工匠杯”职业手艺大赛金牌。“孵化金牌的金牌”成为他的另一个标签。

  坚持学习的习惯

  “多学习一点 ,多关注一点” ,是徐和先的事情心得。

  每次上级召开生产月度会 ,他都要准备一张A3纸;乩吹氖奔渖厦娣置疟鹄嗉吐嫉蒙衩芈槁。仔细看 ,许多内容涉及别的井站、别的营业。他总是以一个学习者 ,以一个气田“管家”的姿态去一直吸收新知识 ,一直磨炼自己。“我是厂里的主任技师 ,我更要在营业上打磨自己 ,不可让各人看笑话。”

  在元坝气田撒播着这样一句话:“有问题找维保 ,有难题找徐和先。”关于通例的手艺操作、隐患整改 ,徐和先稍加研究便能给出解决计划;关于突举事题 ,徐和先也往往加入攻坚小组 ,总是能提出“金点子”。这不是由于他的天禀有多高 ,而是源于他一直学习。

  “干我们这行的 ,参考的书籍不是许多 ,要害照旧在于实践探索。现在很多多少知识都能在网上查阅。有时间望见徐和先总是在摆弄手机 ,还以为他在玩游戏。走进一看 ,才发明他是在阅读文献。”一位老员工说。

  “我还年轻 ,要坚持学习的习惯。既然组织给了我声誉 ,我就要对得起各人对我的认可。”徐和先说 ,“习总书记教育各人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以为我们就像一块铁 ,不前进就会生锈。只有一直磨炼自己 ,才华蜕酿成钢。”

  责任编辑:陆晓如

  znluxiaoru@163.com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运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