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刷新之火,进一步点燃了中海油研究总院的科创能力。
文/本刊记者 陆晓如 于 洋/秦海丽 李佳斌
南海的碧波上,全球首座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以3项天下级立异、13项海内首创的手艺实力,实现了超深水油气资源的有用开发。
珠江口盆地海域,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缓”建设完工,标记着我国深水超大型导管架平台工程建设成套要害手艺创立了亚洲领先水平。
渤海湾畔,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浅水水下采油树系统投入使用,实现了我国浅水海域水下模式从“0”到“1”的突破。
…… ……
三年来,中国海油重大科研效果一直涌现,一再破圈。它们的背后,始终闪现着中海油研究总院守正立异、继续作为的身影,饱含着中海油研究总院因刷新而来的越发汹涌的科研立异之力。
全力打造立异高地
2020年5月,华为遭到美国第二轮的制裁。“若是有人拧熄了灯塔,我们该怎么航行?”任正非提出了这一疑问。
自从美国片面挑起商业摩擦,许多中国企业受到美国不公正的看待,陷入美国的制裁。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大疆、中兴、华为等高科技公司。
要害焦点手艺受制于人,成为所有中国科研事情者心中的隐痛。
仅就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来说,水下生产系统、半潜式生产平台等领域仍保存“卡脖子”危害,稠油、低渗、深水等勘探开发瓶颈手艺仍需攻关突破。
点燃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灯塔,中海油研究总院责无旁贷。陪同着刷新的程序,全力打造立异高地,是它的行动。
2021年9月25日,依托中海油研究总院治理的两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入驻挂牌仪式在北京未来科学城举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立异的主要头脑,提升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治理层级,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生长迈上新台阶,中海油研究总院于2021年7月以“一个机构两个牌子”的形式,建设了海洋石油高效开发研究中心、水合物和海洋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并陆续搬家入驻未来科学城。
全新的科研情形,匹配的是崭新的科研体制机制——以调动科研起劲性为目的增强制度建设,以指导聚焦原始立异为目的建设审核评价机制,以作育一批高水平科技人才为目的建设开放、流动、竞争、协同的用人机制……
“借此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攻关标记性手艺、取得标记性效果、作育标记性人才,将助力总院建设中国特色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研究院,更好地效劳集团公司高质量生长。”中海油研究总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司理米立军体现。
作为“深海一号”能源站的设计者之一,中海油研究总院工程研究设计院结构总师李达为亲眼见证了中海油研究总院立异高地的一直崛起而深感幸运。
一经,“深海一号”能源站的出生历经了十年磨剑,而现在经由刷新焕发科研活力,立异成为常态,中海油研究总院的科技立异能力已不可同日而语。李达正向导浮体室与深水工程实验室开展相助,为中海油研究总院实现下一个立异里程碑积贮实力。
“将两个部分优势的科研实力整合在一起,是力度很大的刷新。信托一两年后,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些倾覆性手艺泛起在深远海风电领域,好比深远海漂浮式风电。”李达对此信心满满。
阻止现在,中海油研究总院已拥有标记性手艺59项,涵盖石油地质、地球物理、开发、钻采、工程、水合物、妄想经济、信息手艺8个专业偏向。可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主自强的追求不可止步。
2022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连线“深海一号”作业平台,对海油人提出厚望:要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主自强,增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把装备制造牢牢抓在自己手里,起劲用我们自己的装备开发油气资源,提高能源自给率,包管国家能源清静。
不负总书记的厚望。5月24日,由中海油研究总院牵头设计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缓”海上装置事情乐成完成;6月6日,由中海油研究总院牵头起草的中国海洋钻井手艺领域首部ISO国际标准《石油与自然气工业海洋隔水导管下入深度与装置设计》正式宣布;7月15日,中海油研究总院牵头研发的我国首个浅水水下采油树系统在渤海油田锦州31-1气田投入使用……
从浅海到深海,从海上到陆上,从油气到新能源,聚焦实现高水平科技自主自强,打造原创手艺“策源地”和现代工业链“链长”,一个个立异项目百花齐放,一个个立异效果显露真身,是中海油研究总院以立异高地的形象,对总书记要求的响亮回应。
起劲建成人才中心
立异,不问学历崎岖,但求千帆竞发;不问名气巨细,惟愿百舸争流。
“总院的刷新为种种人才搭建了生长和做事创业的舞台,也促使总院形成了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米立军体现。
优化岗位序列设置,在原有治理序列、手艺序列基础上增添营业序列,三个序列实现纵向意会、横向转换,拓宽了员工生长通道和生长空间。
完善职业生长机制,建设差别化的综合考评系统和积分制提升步伐,从制度上放宽对优异青年人才前进速率的限制,实现了优者快、平者慢、劣者退。
健全优胜劣汰机制,以条约治理为焦点、以岗位聘用治理为基础、以绩效审核为标尺,建设各岗位层级三年调解和退出机制,实现了员工能进能出。
“得益于多年来系统化的优异年轻干部作育事情,刷新后,总院人才结构优化显着,干步队伍活力增强。”中海油研究总院人力资源部副总司理余连勇说。
在中层干部“两制一契”刷新实验“全体起立”的竞聘中,共提升任用中层干部25名,5名由中层副职提任到中层正职,20名新提任到中层副职。其中有7名35岁左右的年轻干部挑战乐成,走上中层干部岗位。
刷新后,中海油研究总院中层干部的平均年岁由48岁降低至45岁,新提任20名中层副职中37岁及以下的占比35%,M序列干部年岁结构抵达了中国海油“4:4:2”的要求。“三级单位向导班子新老搭配合理,专业漫衍平衡,履历与活力兼具,结构获得显着优化,有利于施展向导班子最大效能。”余连勇说。
中层干步队伍优化,后备实力同步强化。
将“全体起立”竞聘延伸到专业室主任、首席工程师、岗位司理三类岗位,累计放岗153个,共有356人次报名,最终149人上岗,其中新上岗56人。刷新后,专业室主任平均年岁由44岁下降到40岁,35岁左右的占34%;岗位司理平均年岁38岁,35岁左右的占52%。
“着力作育科研人才,引发科研职员的活力,总院人才步队系统优化,一批年轻干部和专家脱颖而出,担起科技立异的重任。”余连勇说。并且泛起了一个有意思的征象——有员工从治理岗位回流到了科研岗位。
徐海波就是其中之一。他学的是机电专业,经由起劲迈入治理序列,成为中海油研究总院党群事情部群团司理。可是,看着总院出台一系列刷新步伐,将人、财、物等资源向科研岗位倾斜,他坐不住了。
“我有机电专长,为什么不去搞科研?”最终通过竞聘,他回到了工程研究设计院机电仪室,专心从事与机电相关的手艺事情。
筑巢引得凤凰来。
中海油研究总院面向中国海油系统内果真招聘人才。优异的科研情形,吸引了众多报名者。最终,来自中海油天津分公司、海油生长的两名手艺专家经由强烈角逐、层层筛选,乐成获聘研究总院所属单位的专业总师。
“他们其中一人是80后中国海油集团公司专家,一人是天下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均是研究总院急需的标记性人才,填补了总院的人才短板,也充分体现了总院‘海纳百川、任人唯贤’的用人理念。”中海油研究总院党委副书记秦文刚说。
厚植立异生长基本,加速培育标记性人才。现在,中海油研究总院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名、新世纪百万万工程国家级人选3名、中国海油集团公司两级专家71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56名,博士、硕士学历员工凌驾员工总人数的75%。已完成优异年轻科技人才库建设“235”妄想,共有第一梯队20人、第二梯队30人、第三梯队50人。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刷新深得人心,更多想做事、敢做事的优异人才崭露头角,为海洋石油事业孝顺实力。并且,中海油研究总院以每年30人左右的规模,向中国海油各单位运送高端人才。中国海油高端人才作育和储备中心,名副着实。
增储上产更给力
能源清静是“国之大者”。
新冠肺炎疫情、地缘政治冲突等导致的油气供需乱局,欧洲等地频现的能源欠缺,让我们看到在庞杂的国际形势下,手中握有富足的能源,才华掌握社会经济生长的自动权。
可是,就油气能源来说,我国油气资源禀赋差,并且随着勘探开发的深入,资源劣质化显着,勘探开举事过活益提高,增储上产压力重大。
可喜的是,海上油气成为了我国油气增储上产的主要增添极。2021年,我国海上原油的增量占天下原油增量的78.2%,有用包管了我国能源稳固供应和清静。
“推进科研体制机制刷新以来,刷新和立异事情支持了集团公司的增储上产和高质量生长,一直推进深水、稠油、低渗、中深层勘探开发科研攻关与手艺应用,支持了三年来海上近12.1亿吨油当量储量发明,完成海上2300万吨油当量产能设计,为中国海油‘七年行动妄想’目的实现涤讪了基础。”中海油研究总院科技治理部总司理张媛体现。
现在,在全新的科研体制机制下,诸多油气勘探开发科研攻关项目正在大步迈进。
渤海蓬莱19-3油田11/13区,面临着油层薄、稠油产能低、热采投资高等开发挑战。该区块的可行性研究项目被列为中海油研究总院“揭榜挂帅”项目。
2014年入职的年轻地质工程师王海峰,夺下帅印担当项目长。充分使用“选人用人权”,他通过双向选择组建起了由50余名手艺主干和10余名专家组成的强盛攻关团队。
新的科研体制机制,让团队的攻关效率倍增。“现在我们立异应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转化学蒸汽驱等多项要害手艺,一连优化使项目经济效益一直向好。”王海峰说。计划设计岑岭年产油凌驾30万立方米,将成为渤海稠油上产的主要组成部分。
同样是在渤海,由中海油研究总院引领的一项采油手艺的突破,将带泉源史性的巨变。
渤海是中国海油增储上产的主阵地之一,但在这里举行油气勘探开发受到多种限制。
“渤海海域是用海需求麋集区,油气储量在受限区内,开举事度很大。”中海油研究总院工程研究设计院水下工程室主任安维峥先容说。
以水下生产系统来取代海面上的导管架平台,是实现在不影响航运等用海需求的情形下有用开发油气资源的不二之解。但恒久以来,水下生产系统不可或缺的焦点装备之一——水下采油树,全球仅有少数几家公司具备设计制造能力。
为包管油气增储上产,探索渤海油田新的开发模式,自2019年起,中国海油便着手开展浅水水下生产系统手艺攻关。重担落在了中海油研究总院身上。
直面新手艺、新装备、新模式等高难度挑战,开展多个与之相关的“揭榜挂帅”项目,与质料工程、焊接工艺、水下防腐、海洋生物防治等10余个专业配合,中海油研究总院完成了浅水水下采油树系统1358个零部件的设计、加工、组装和测试事情,攻克了浅水水下生产系统手艺难题。
具备紧凑型、轻量化特点的国产水下采油树,“全包裹”型外部的防护装置可有用阻止渔网拖挂和船舶抛锚下砸等清静危害,更适合在浅水使用,并且整套系统可以在海底正常运行15年。
“我国首套浅水水下采油树系统的乐成自主研发,实现了我国浅水海域水下模式从0到1的突破,不但能有用解决渤海油气开发的难题,还可为海内外其他海域同类型油气田的开发提供新的解决计划。”米立军体现。
新的体制机制焕发新的活力,创立新的无限可能?梢韵爰,未来将有更多海上油气被释放,助力包管国家能源清静。
助力新能源生长
当绿色低碳可一连生长成为全球共识,能源转型势不可挡。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起劲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中国向天下作出的庄重允许。绿色低碳转型成为国家和各行业、各企业的重点事情之一。
6月29日,《中国海油“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正式宣布,给出了明确的减碳路径:力争2028年实现“碳达峰”,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新能源等非化石能源产量占比凌驾古板油气产量占比,周全建成天下一流清洁低碳综合能源产品和效劳供应商。
“双碳”路径的出台,再一次彰显了中国海油绿色低碳转型、生长新能源的刻意。可是,已往中国海油没有新能源研究机构,新能源营业只能交给市场。虽然充分使用了社会资源,但从久远来看并倒运于在新能源方面的积淀生长。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作为中国海油的“最强盛脑”,中海油研究总院紧跟能源转型趋势,建设了新能源研究院,聚焦新能源工业重点,全力支持中国海油海优势电等绿色低碳营业的快速生长。
“在机构精简、扁平化的刷新要求下,专门建设一个研究新能源的自力研究院,总院对新能源的重视水平不言而喻。”新能源研究院院长陈宏举说,“并且总院给了我们自由生长的空间。米总说hahabet研究工具是新能源,就要用新能源的事情方法。因此我们是开放的,对外起劲和高校、兄弟单位等开展团结攻关。”
效果无疑是显著的。
6月28日,中国海油与广东省发改委、壳牌(中国)和?松梨(中国),签署了大亚湾区CCUS集群研究项目体贴备忘录,拟配合建设中国首个海上规;疾都敕獯婕,贮存规?勺罡叽1000万吨/年——这是新能源研究院取得的标记性效果。
大亚湾区CCUS集群研究项目手艺计划研究事情,由新能源研究院牵头团结系统内多家单位配合肩负。围绕陆上捕集、陆上首站、海上运输、海上工程、封存计划、钻采计划及海上地质选区等多个环节开展研究,开展了10余个专题攻关,为大亚湾区二氧化碳捕集、使用及封存集群事情的推动涤讪了主要基础。
坐落于海南省东方市西部海域的海南CZ7海优势电项目,总规模1500MW,妄想两期投产,是中国海油首个自力开发的大型集中式海优势电场,也是中国海油新能源转型的明星项目——这同样是新能源研究院取得的主要效果。
新能源研究院肩负了该项目的前期研究事情,对风电场的风资源测评、工程计划设计及经济性评价举行开展全方面的事情。“海南CZ7海优势电可研项目”也成为新能源研究院“揭榜挂帅”项目。
新能源研究院工程总师魏澈乐成揭榜,担当项目司理。他向导团队,团结海油因油气勘探开发而积累的海洋工程履历,团结外洋先进做法优化集电计划等,提升了项目的设计质量,为海优势电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刷新立异,中海油研究总院具备了自动肩负新能源前期研究和设计的能力,具备了对中国海油要害新能源手艺举行攻关的能力,具备了形成中国海油自身新能源研究系统的能力。而这,必将为中国海油新能源事业的蓬勃生长注入新的动能,为实现石油行业绿色生长跨越释放最大能效。
本文图片均由中海油研究总院提供
责任编辑:石杏茹